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49亿人。刘庆峰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幻觉,特别是深度推理模型的逻辑自洽性提升,使得AI生成内容真假难辨■◆。带有算法偏差的虚假信息会被新一代AI系统循环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公众信任和社会稳定。
刘庆峰还围绕人工智能教育提出建议。他认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应用建设主要依靠教育信息化经费的划拨支持★◆,生均经费有限且支出结构较传统,难以支撑AI教学的开发和应用。
三是推动教育AI应用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体系■■■。将智能学习终端、智能教师助手、人工智能课程等教育领域AI产品和服务分阶段纳入《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建立动态品目分类体系,指导和支持教育单位规范、有序采购AI相关产品及服务,开展应用实践。
此外■■★,刘庆峰还针对构建国产算力平台、构建AI时代人才评价体系、推动AI智能终端、构建“AI+医疗◆◆”标准规范、推动科技适老体系建设★◆★★■、科技助残方面提出建议◆◆■■■◆。
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重塑劳动力市场已成必然趋势。对此★★■,他建议,一是加强人工智能新职业的规划与管理,推动AI新岗位的繁荣★◆,系统性梳理AI时代产生的新岗位,强化岗位认证工作★◆■◆。同时◆■★■,鼓励高校、职校紧跟趋势,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科学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加强AI技能培训★★■■◆,尤其要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免费培训机会。
二是加大生均公用经费投入。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实际情况■★■■,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用于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以应对未来社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
二是构建“就业监测-预警-响应”全链条监测机制。建立■■“AI就业动态监测平台”,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集聚区试点“失业风险预警系统”■★■★◆,并要求大规模部署AI的企业提交替代岗位数量、再就业方案等社会责任报告,确保技术应用与社会公平协同发展。
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内■◆■◆★■,全球职场将有22%的就业机会面临变革,新创造的工作岗位1◆■★.7亿个◆■★★■,被替代的工作岗位9200万个,就业机会净增7800万个★■■◆,应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AI就业友好型社会■◆◆◆。
三是设置6至12个月的失业缓冲期◆■★,试点◆★◆■★“AI失业保障专项保险■★■■★”。采取★■★★“政府主导投保+商业机构运作■★”模式■★◆★,为最易被AI冲击的岗位建立专项保障基金;引导保险机构开发商业AI失业保险产品,为全社会提供更丰富的失业保障产品选择。
3月4日■◆★◆◆◆,经济观察报获悉,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002230.SZ)董事长刘庆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带来9份建议■◆■★,包括完善AI失业保障、预防大模型生成“幻觉数据”、保障◆■★“AI+教育■★◆■”经费等。
刘庆峰认为◆◆,大模型生成“幻觉数据★◆★★★★”正对互联网带来危害。对此,他建议从技术研发和管理机制上构建可信的信息环境★◆★■■◆。
刘庆峰建议,一是优化生均公用经费支出结构。通过政策引导,在生均公用经费支出中提升AI投入比例,将“智能教师助手”“AI课程开发■■★◆◆■”等纳入生均公用经费支持范围;给学校自主权购买AI服务,鼓励按应用成效付费◆★■◆■■;引入企业资源◆■★◆◆★,支持学校开展AI教育和科研项目◆■■■■★。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
一是建立安全可信■★★◆◆、动态更新的信源和数据知识库■■■■◆,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可信度和危害程度建立标签体系,降低人工智能幻觉出现的概率★◆■★,提升生成内容可靠性;二是研发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幻觉治理技术和平台,定期清理幻觉数据◆◆。研究幻觉自动分析的技术和软件平台,开展幻觉自动分析★★、AIGC深度鉴伪★◆◆★■■、虚假信息检测◆■★、有害内容识别以及互联网传播溯源,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定期清理幻觉数据★◆◆■,为公众提供AIGC幻觉信息检测工具与服务。